市场大跌

欄目: 杂事琐记

这两天股票市场大跌。

有人批评T总在全面树敌。或许逐个突破才是正确的战略。这种说法可能有点道理。我因为不懂政治,所以我说不出什么来。

当今世界上的许多人都说是在坚持原则,是在主持公道,却往往在做相反的事。

单从逻辑上来看,因为各人说的原则,和公道并不是一回事,怎么能说某人的坚持和主持就一定是对的呢?

或许,什么是对的原则和公道,是首先要说清楚的。

数羊

欄目: 杂事琐记

昨夜,不知为什么难以入睡,不得已先借助于“数羊”法 (Counting Sheep)。但是没有一点效果。估计是因为只是计数,太简单了。

于是,就想自己出题来算。目标是要有由易到难的“空间”。

我试的题目是,n-bit binary word:大家知道共有2 的n 次个不同的 pattern。 先问,一种特定的 pattern 譬如其中两个相连的1而其他都是0的有多少种可能?不难吧。

加码:怎样编个程序,在任意给定一组数里找出任意 pattern 相同的数来,这个也不难吧。

但是,再加码下去,。。。 由易变难。

如此,就睡着了。

关键是题目不能太有趣,如果大脑因此而兴奋起来,那就适得其反了。

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欄目: 杂事琐记

今天学到一个新词:reciprocal tariffs, 它的意思是:

A reciprocal tariff means that if one country imposes tariffs on another, the other country does the same in return. It’s like saying, “You tax my goods, I’ll tax yours.” This tit-for-tat approach is often used by countries to counter unfair trade policies and protect their own industries.

这就是一报还一报 (tit-for-tat) 的意思。

说得尖锐些:“以牙还牙”;说得柔软一点:”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欄目: 杂事琐记

“冗”这个字的意思,很明白。

但是,现在的媒体上的废话,虚词,和“新”词泛滥的现象颇为严峻。用冗字是客气的,说严峻,是响应时兴。按照我的本意,既然已经说了泛滥,其他词就都是多余的。

我不会写文章,只会有什么说什么,只会说大白话。记得有位先生曾经指导我,少用形容词,能删去的一定要删,不能留恋。如果应用这条原则,现今许多文章的字数,起码可以减半。

再就是传来传去的视频。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视频有它的道理。但是,(对了,我又说但是了),常常“视”而不对题。想来是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打开它。

再说了,恐怕这还真是流行。瞧:官方媒体打官腔,十句话里有用的只有一两句,不稀奇。所谓的发言人常常不直接回答提出的问题,只是沾沾自喜地用外交辞令来搪塞,也很常见。最可怜的是不得不面对审查的作家、艺术家们和那些只能在私下骂大街的人。

这是我用“冗”字为题所想讲的。

事无巨细,理却雷同

欄目: 杂事琐记

作为一个普通人,不想染指大事。但日常发生的细小事情,却常常也隐含着和“匹夫”们所关心的大事,几乎一样的道理。
匹夫,本来就是指普通人。但是,由于那个匹夫有责的成语,在现代倡导者的渲染下,成了能成大事,或者欲成大事的人们的专用语。其实,现今世界上也有常常用这个成语来蒙蔽没有经验的人,引蛇出洞的。

垂垂老矣的普通人,连自己都照顾不周全了,还谈什么大事呢?

但是,谈谈从细小事情里能悟出的道理,或许对他人还有点用处。

这个栏目就是关于这个话题的三言两语。

« 前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