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乡情结

在我的亲兄弟妹妹当中,我可能是唯一的生在乡下的一个。父亲在抗战爆发后,在坚持在租界的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在上海找工作。那时,哥哥出生了,他和我的弟妹们都是地地道道的上海人。翻翻旧书,我查到了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日子是41年12月7日。应该是我哥哥出生的前后。

像我父亲在上海没有什么根基的外来的学生,本来就很难谋生。不久,在一片混乱当中,一家四口(包括我的外婆)回到了比较太平的海门乡下家里。几年之后,我来到了这个世上。我的真正出生地,似乎是在六匡镇的二姑妈家的,被季家称为大房子(其实并不大,只是屋顶比四周的房子大些)的那个屋子里。才一、两个月大的我,是不会有什么记忆的。但是,这所房子却很奇怪地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记忆当中。这很可能是和我后来几次去六匡镇的短暂经历搞混了吧。在我的记忆中,还有姑妈的纺车,织布机(织出来的是称为老布的那种)。

我的祖父母,共育有两个女儿,和一个比两个姐姐小了十几岁的儿子(我的父亲)。祖父半耕半读,祖母则是一辈子在家务农。我至今还有不知哪里来的祖母摇摇晃晃地经过屋后池塘上的一条田埂一样的小路到池塘那边,下田劳作的印象。屋后的池塘,在靠房子的那边,有几棵祖父种的枇杷树。这个池塘其实并不大,却是我平生第一次学游泳的地方。在一起游泳玩耍的除了我哥哥外还有几位本家(大伯父家的)哥哥。在水里的欢愉场景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记忆当中了。

乡下,是我叔公(我没有见过)的几个子女是住在外宅的。祖父母和其他几位长辈,如方之印大哥家,合住的是里宅。其实,大伯父(在海门中学教书)二伯父、三伯父、小伯父和蓝馨孃孃和我父亲他们有共同的祖父母(我们的曾祖父母)。

可惜,家里本来有的祖传的家谱,经过无数次政治运动,大概已经无处可寻了。我说有,那是我亲眼所见。我还记得在宅口的穿堂里一边乘凉,一般拿着祖父收藏的一些线装书乱翻。在这些书里我清楚地记得有那本家谱。当时我看了有许多问题,其中的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我海门家里这些亲戚却不在书上。祖父笑着回答,这书印得早了几年。

我们方家,是什么时候迁到海门的?大概是我曾祖这一代。据说是江苏句容那里迁到海门的这块沙地上的。再往前些,海门的这些沙地可能还是一片茫茫的长江水呢!那么他们为什么要背乡离井到这一片刚刚露出江面的贫瘠的沙地上谋生呢?逃难?我想一定是。

故乡和有关故乡的一连串问题,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当中了。

又:下面是我抄来的一点资料。之所以抄而不只留个链接,是怕不知道那一天就会被删了。

历史渊源

炎帝末夏商纪代,一族无姓氏部落游居中原大地,近地有一座大山称方山,轩辕氏左相公赐姓为方,该地归河南郡管辖故称河南郡方氏。
部落族首雷公为伏义之嗣,是方氏第一世系祖公。自雷公蕃衍至周朝叔公共69世系,为第一阶世。雷公之子明公为黄帝大臣,位居七圣之列。相公于夏代驱仇列,周封相位。察公沃丁二年举为相。
第一阶世传嗣叔公,复称河南郡方氏一世祖,传57世至汉英公为第二阶世。本阶世处于周末战国、秦、汉演替年代,战乱频繁,生态恶化,部落开始家族式南迁淮河、长江、珠江流域,包括两淮、湘、鄂、赣、皖、浙等广大域地,尤以鄱阳、徽州、南京、芜湖、安庆、池口等地居多,其次是霍山、舒城、淮南。叔公周宣王时为大夫,迁赣居都昌、紫荆、鄱阳,号称“紫荆方”。望公汉元帝时拜中郎将兼太吏。紘公任河南太守,因莽乱迁皖歙东乡居。储公由汝阳令升太常卿昭赠尚书令封黔候加龙骧将军。伸公汉献帝建安六年任东流县令,破黄巾贼有功封太守。道明公任南唐散骑常侍。讲公南迁居桐庐。君瓒公南迁后居睦州。宗公弟寀公为浙东观察推官。干公为名儒、诗人,居桐庐白云源。
第二阶世裔汉英公复称一世祖,传至昭庆公共15 世,为第三阶世。汉英公由贡任南康同知于太和二年秩满将归,迂黄巢兵乱,迁居紫荆、鄱阳,兄汉文迁铜陵,弟汉羽迁歙县。遄公由鄱阳迁官桥,迩公由紫荆迁驿桥响水滩。辿公由紫荆迁湖口长坂。弘公子孙迁居徽州。诲公之子海公由紫荆迁南京。
河南郡方氏老世系载自雷公至昭庆公共三阶141世,这只是一个索引,远不能全书所有方氏裔嗣归统。修谱乃千秋大业,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有资治、教化、存史功能,还能导引民众树立家国情怀,为建设祖国献计出力。据考,安庆、桐城、潜山、怀宁、岳西、太湖、枞阳、庐江等地所修河南郡方氏族谱版本很多,其中有桂林方、会宫方、鲁方、壮猷堂方、福庆堂方、桂林堂方,还有很多,只是本人无能考探。多家都是在昭庆公后嗣中称某公为一世祖,修谱归统。
昭庆公生子二:震一、震二,兄弟二人宋末避乱由鄱阳迁安庆、太邑、桐邑。震一公生子一:原一。原一生子七:华一、华二、华三、华四、华五、华六、华七,华四、华六未考。华一、华二、华七居太邑。华三公始居太邑后迁潜邑、怀宁居,娶二妣魏氏、郑氏生子六:绍宗、兴宗、兴嗣、兴渊、兴乔、兴涟。绍宗居太邑,兴宗居怀宁宜秀,兴嗣居潜邑源潭、东后冲、万涧等地,兴涟居潜邑东乡方家冲。兴渊岁贡进士,居潜邑方家铺、车轴坂,生子四:德行、德复、德徽、德从,德徽承乔公嗣,居潜邑东北乡方家冲,德复入赘潜阳罗氏。华五公居怀宁生子二:均实、均秀。均实为桂林堂一世祖,建祠于高河。
昭庆公第二子震二,官至监察御史,生子二:端一、端二,端一公妣吴氏生子一,名致,居桐邑。昭庆公堂兄先帮公曾孙继宗公于元末由鄱阳迁潜邑东三里,自称黄华居士,为该地方氏一世祖,后人慕躅名黄华桥(今潜山梅城镇三合行政村一地名为黄华桥)。
桂林方氏某祖公唐末南迁鄱阳,蕃衍嗣迁徽州、休宁,后又迁池口,于宋末嗣迁桐城而居,为桂林方氏在桐第一世祖公,经嗣衍有一支迁居寿县,十七世高远公迁西安,高赐公迁徽州。河南郡桂林方氏在明、清两代虽然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但影响深远。自勉公于明初任四川道监察御史,开创了“天府之国”之路。孔炤公任湖广巡抚时,抗击张献忠乱朝有功。更有“忠孝两全”极致、旷世奇才、文华铁骨的以智公。在清代,桐城派文化开山祖师记入中国文学史册中的苞公等,使中华文化在各民族中的融合与共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该谱仕进表中,记有清朝以来的进士、举人及贡生、监生、庠生名录189人;自巡检、县丞至京官、封疆大臣各类职官383人;荫袭、封典(文职封奉政、中议大夫等,武职封武功、建威将军等)107人;晚清以来,中学、大学毕业生22人。其中四川巡抚方显、广东盐运使方功惠、浙江宁绍台海防道方桂、山西雁平兵备道方应清、广东惠潮嘉兵备道方应元、江南道监察御史方雪浦、山西布政使方大湜、甘肃总兵方秋帆、兵部主事军机章京方稼轩、开封知府方宗钧等均有传。

源出

出自「姬」姓,以字为氏。周宣王有大臣方叔。见《诗经.小雅.采芑》云﹕「方叔?止。」「方叔,卿士也。支孙以王父字「方」为氏。又,《风俗演义》云﹕相传为古帝榆罔之子方雷氏之后。
方雷氏
(一)出自方雷氏,为方雷之后,以国名为氏。
据《古今姓氏书辨证》载:雷氏“出自古诸侯方雷氏之后,以国为氏,后单姓相传方雷氏是神农氏的九世孙。黄帝娶方雷氏之女为次妃。据《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 司马贞索隐引晋皇甫谧曰:“元妃西陵氏女,曰累祖,生昌意。次妃方雷氏女,曰女节,生青阳。”榆罔二十六年(公元前4513年),轩辕氏大酋长姬邦卉平定四方,迫榆罔让位,正式称帝,以涿鹿为都,国号黄帝,史称黄帝轩辕氏。方雷氏因协助黄帝平定四方有功,受封于古方山(今河南省禹州市方山镇的方山),建立诸侯国。方雷氏是黄帝时代的重要方国,其子孙以国名为氏,为复姓方雷氏;后又分为两支,一支姓方氏,一支姓雷氏。
家族名人

方叔 : 西周宣王(前八世纪)时的卿士,征伐古族玁狁有功。
方孝孺(1357~1402): 字希直,一字希古,明建文帝之忠臣,宁海人。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工文章,名书室曰正学,官侍讲学士,因拒燕王草即帝位诏之命而被杀,福王时追谥文正。着有侯成集﹑希古堂稿等。
方弘静(1516—1611):明嘉靖、万历时期赐进士第嘉议大夫、南京总督粮储户部右侍郎、诗人,有《素园存稿》。黄山天都社创始人之—。
方苞 (1668~1749): 字凤九,号灵皋,晚号望溪,清安徽桐城人。官至侍郎。论学以宋儒为宗,说经推衍程朱之学,尤致力于春秋三礼。文学韩欧,严于义法,为桐城派之宗主。着有周官辨﹑春秋通论﹑礼记析疑﹑望溪文集等。
方本仁
方本仁(1880–1951),号耀庭。湖北黄冈陶家楼人。幼入塾读书,年20做塾师。后投
武昌右旗马队营当兵,被选送湖北陆军特别小学堂,毕业后仍回马队。
地望分布

诒谋堂: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白泽湖乡独秀社居委(原沈店村)方祠组坨埂方氏,现分布美国等海外国家,台湾、江苏、湖北均有坨埂方氏后裔。
始祖法斌公,字枚臣,生于明洪武二十三年己巳二月二十七日未时,配潜邑郡庠生李元勋公女生于洪武二十八年甲戌九月十六寅时。生子四:道圆、道寿、道清、道澄。公享年六十八卒于天顺元年丙子十二月十五日巳时,妣享寿七十三终于成化三年丙戌五月十二日子时。公妣合葬怀邑渌水谷家桥有碑,二〇〇八年冬至始祖迁葬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大龙山镇桃元村三移克岱山,墓葬坐北朝南,北依山,南有洪冲水库,风水宝地。
1907年修五谱,2007年应台湾方文玉寻根问祖到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白泽湖乡方祠所在地并出资修六谱但不全,应江苏省无锡方向明要求并出资20万元(自己16万元,其四兄弟姐妹各出1万元)七修,2016年5月8日七修谱上午9点在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白泽湖乡先锋村路嘴组方崇谱家举行宗谱发放仪式。
河南开封郡:江苏溧阳、宜兴、金坛、句容、南京、浙江淳安、桐庐、湖州、德清、富阳、江西、安徽广德、徽州(黄山)、祁门等。
河南河南郡。河南桐柏
湖北黄冈,荆州等。
山东济南,泰安,济宁。
惠来揭阳。
浙江余姚宋岙村。浙江兰溪女埠后方村。浙江兰溪马涧本镇及溪里源。浙江女埠前方村
浙江仙居县板桥村
浙江兰溪黄店前方村
浙江临安三口镇方家头
浙江省龙泉市城北乡,方山头村、村头村等
浙江开化县苏庄镇唐头村
浙江开化县大溪边乡下湾方田村
安徽省黄山市歙县
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天台方冲、小池白银、城西方洲等
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庙边方村、塔上方村
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
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
安徽省舒城县方畈村

入谱资料

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坨埂方氏,堂号诒谋堂,907年修五谱,2007年应台湾方文玉寻根问祖到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白泽湖乡方祠所在地并出资修六谱但不全,应江苏省无锡方向明要求并出资20万元(自己16万元,其四兄弟姐妹各出1万元)七修,2016年5月8日七修谱上午9点在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白泽湖乡先锋村汪堂组方崇谱家举行宗谱发放仪式。
根据公元1924年(民国十三年)湖北黄冈籍方本仁将军倡议创修之《方氏联宗统谱》,1995-1997年湖北孝感方××、方××等发起编纂之二修全国《方氏联宗统谱》为线索,参考福建省云霄县云阳联谊会方福林、方建寅、方赋水等编纂之《云阳方氏谱牒》,福建福清市龙田方氏宗祠理事会、方氏宗亲联谊会方守祥、方友彬、方家章等根据明代方元会重修《莆阳金紫方氏族谱》及福州十邑方氏宗亲联谊会提供的各地谱牒世系等编纂的《六桂方氏源流》,河南固始《金紫方氏族谱》,河南禹州河南堂《方氏源流总图》、湖南平江《方氏光源族谱》、湖南郴州桂东文房《方氏族谱》、江西广昌致申公支系《方氏六修族谱》、《南昌方氏支谱》以及几十个省市有影响力的《方氏宗(族谱)》若干套等为骨架,加上此次参与之支系提供的本支《方氏宗谱》,按统一要求整理到位之谱料为主要内容,上溯至清代方祖善、方大成等编纂的《歙淳方氏柳山真应庙会宗统谱》、宋代方桂森公纂修之《汉歙丹阳河南方氏衍庆统谱图谱》、西晋方藏公纂《西晋诏定方氏历代谱志》,等历朝钦定的《方氏宗谱》,并依据史籍、方志和参考国家珍藏的吾族历史资料编纂而成,全书约400万字。
流传字派

一、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坨埂方氏,堂号诒谋堂。
1、诒谋堂: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白泽湖乡先锋村路嘴组方祠坨埂方氏,现分布美国等海外国家,台湾、江苏、湖北均有坨埂方氏后裔。
始祖法斌公,字枚臣,生于明洪武二十三年己巳二月二十七日未时,配潜邑郡庠生李元勋公女生于洪武二十八年甲戌九月十六寅时。生子四:道圆、道寿、道清、道澄。公享年六十八卒于天顺元年丙子十二月十五日巳时,妣享寿七十三终于成化三年丙戌五月十二日子时。公妣合葬怀邑渌水谷家桥有碑,二〇〇八年冬至始祖迁葬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大龙山镇桃元村胡屋山,墓葬坐北朝南,北依山,南有洪冲水库,风水宝地。
2、1907年修五谱,2007年应台湾方文玉寻根问祖到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白泽湖乡方祠所在地并出资修六谱但不全,应江苏省无锡方向明要求并出资20万元(自己16万元,其四兄弟姐妹各出1万元)七修,2016年5月8日七修谱上午9点在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白泽湖乡先锋村路嘴组方崇谱家举行宗谱发放仪式。
3、坨埂方氏派字:一世—法(法斌公,子四:道圆、道寿、道清、道澄);二世—道(道圆,子三:月山、月明、月亮);三世—月、常(月山,子一:瑾);四世单号-(瑾,子十:仁爵、仁绶、仁礼、仁安、仁荣、仁恩、仁朋、仁科、仁声、仁选);五世—仁、得(仁礼,子四:楼、祝、棣、梓);六世单号-楼、祝、棣、梓(楼,子五:嘉贞、嘉裕、嘉禅、嘉祜、嘉乇tuo【金字旁】);七世—嘉(嘉裕,葬李家嘴路宅前。子三:浙、湣、浚);八世单号-浙、湣、浚(浙,葬花山。子六:应甲、应元、应考、应聘、应试、应第);九世—应、启(应聘,子三:士宏、士毅、士睿);十世—士、端士、以(士睿,子四:之炡、之烁、之煠、之烟);十一世—(之烟,承继二兄之烁三子显珞为嗣);十二世—(显珞,子五:奕愧【金字旁】、奕鋾、奕录、奕琢、奕镕);十三世(奕镕,子六:永茂、永岱、永林、永佩、永年、永安),方嘴共此十三世祖;十四世—(永岱,子八:传福、传禄、传寿、传双、传全、传财、传喜、传道);十五世—(传财,承继传全四子盛朋为嗣);十六世—(盛朋,子五女二:在华、在义、在明、在朋、在年、长女适吴,次适萧);十七世—(方在年,子二女一:方崇根(章根)、方崇才(章才)、方桂琴);自方崇根开始十八世也。十六世起,派字才拟成有序的五言诗。坨埂第十四世—第五十五世及对应统谱世系第五十一世—一百九十世派字:永(炎)传(农)盛(传)在(孝)崇(胤)文(天)世(震)隆(建)兴(奇)积(功)善(宁)家(辅)诗(元)书(黄)承(政)福(首)荫(开)礼(崇)义(让)著(风)才(中)华(州)俊(山)英(竞)怀(秀)大(江)志(左)立(叶)业(争)建(荣)功(远)勋(圣)强(明)本(先)开(友)流(前)远(贤)孝(回)亲(舜)报(朋)国恩。

二、江苏溧阳、宜兴、金坛、句容敦睦堂方氏,始迁祖为方桷,后世分为贵一公、贵四公、贵二公、贵五公、贵三公,各房自行排行。
湖北黄冈立本堂方氏,始迁祖为方万一(元末)。兄弟
九人方万二、方万三、方万四、方万五、方万六、方万七、
方万八、方万九因避元末战乱,自江南豫章丰城迁至黄州府。
后因韩福通倡乱,屠陷蕲黄等处,兄弟星散仅万一公、万二
公、万七公之后人仍居于黄。万一公支下流传字派1至60世:
01世至10世:万省元福钜,志胜添凤一;
11世至20世:应逢希世思,懋极道昌华。
21世至30世:大学先明德,继之以新民;
31世至40世:其成在止善,宗绪乃克行。
41世至50世:物格后知至,身修必意诚;
51世至60世:齐家治国本,天下乐太平。
万七公支下流传字派:
01世至05世:万召太人广;
06世至12世:仕玉本绍目应登,
13世至19世:养献观之日崇轮,
20世至26世:一恭志同修显上,
27世至33世:来迟进作世逢成,
34世至40世:衣冠叠侣天颜观,
41世至47世:甲第联绵海内名,
48世至54世:运会璇推尊道德,
55世至61世:风隆永远播琼瑛。
注:06至61派是明成祖皇帝赐予方氏万七公支系,「五十六字派」是明朝杀了方孝孺之后,朱棣即永乐皇帝见到湖广罗田万七公之裔方进赶考,认为方家还有后代,又感到株连方孝孺十族有忏悔之意,即给考上进士的方进写了56字的诗句,该支就用作修谱取名的字派,己流传至今。五十六字从该支六世即总系135世启用,现最晚辈已用至「进」字,即该支29世、总系158世。
方氏统谱总派:
统是炎轩胤
珠联肇丕基
粹威张壮武
宁静样和怡
田野思劳力
官庭懔惠慈
吾侪均勉励
亲睦足纲维
谱序

一代
古者设官以奠世族固合天下之公卿大夫士庶俾知尊祖敬宗收族其亲睦化民一道同风之意至
深且厚也唐宋以来其法寝衰眉山苏氏广陵欧阳氏始以其族属辑为一书一时士大夫效之各亲
其亲各祖其祖而宦籍表记较前代为尤详我族 连源公元祐中御史代有才名 逢辰公保佑间
吏部尚书以忠直其顾纪载之宝亦必有比美欧苏者惜乎南宋以后一摄于辽再逼于金终灭于元
户口之存者百不获一而昔年之记载亦寥匕无岁矣 元季万一公由江右迁黄历十余世椒衍瓜
绵文人蔚起虽各有传记而卷贴未成 明万历乙巳岁一仁公 一奇公剑修谱稿片十一世未编
之序一旦条分缕析洵可谓 万一公之肖子贤孙而后世之指南宝鉴也然其遗亡散佚者已不可
复考矣
国朝道光癸卯岁 极荣公重其事而未竟同治癸亥岁 道修公昌福公复续辑成卷圆纪井然似称
明备然所载 万一公递至 福四公生四子 长辰钜铎居还和 次钜监居九江 三钜钲不可
考 四钜铨居梦义则可考者确有三支何但云长之后生四子数 亮公 庸公 显公 得公
亮公之后迁居松杨耶 庸公之后仍居杨泗冲 显公之后迁居神角桥 得公之后居桥梓畈而
九江梦义二支竟一无所纪乎从可已时代云遥播迁靡定遗忘乘误在数公诚莫可如何而不行之
所以不果也况今去癸亥续辑之世近四十年其或谬必有甚于昔日者裔孙也晚敢不度德量力以
自取戾乎然偶念数公墨稿现有可凭乃逡巡畏缩不欲任咎更数十年后举数公之说亦将付之乌
有矣其咎又将谁任耶爱不避还越逐支采辑取数公原稿参以各房旧纸与夫墓志碑铭一切有裨
于谱事者无不旁搜而互证之其已安者笔之书其未安者关其疑难生卒葬所遗漏亡丁不无遗憾
然于古者敬宗收族之义数公承先启后之心或不至大相刺谬也至一世为期递传而远续之是又
望继起之贤能者焉兹当谱牒告竣谨历叙始末以示来兹云

皇清光绪二十七年岁次辛丑 仲春月 谷旦
三房经管采访盍族人等重刊
二代
学者生千载下往往论古人言行如目及事益其有历史存焉故世家巨族镌谱牒史者所以纪历代
之王纲谱者所以编一姓之宗脉序尊卑分少长别同异定亲疏前者创之后者因之继继绳绳俾累
世渊源可溯谱之关系岂不重哉考之贵分家乘光绪辛丑经一修迄今四十余年支族丁繁生娶孔
多卒葬弗少若不镌之谱牒年湮代远文献无徵且国体改更潮流变幻新政策者均以人民平等世
界大同长长亲亲之义废然殆尽伦理之壤曷忍言哉兹者倭寇潜消国家初奠盍族诸公是以有沧
桑之虑岁丙戌入祠义刊俾荣甫公董率其事一时督理经费者玉田华炳柏山也司主稿任编修掌
文篇勤采访严校对伟卿河清厚卿光华华谦子凤指南仲敏月臣献廷宝山暨各房执事诸先生各
精乃职各尽乃心越正月而投稿岁三月而谱成非诸公之力祖宗之灵曷能成之易也非敢谓蝉联
有绪鳞次无讹上可告无罪于祖宗下可信无惭于族众不过汇编众稿续完成帙而已愿于族读斯
谱者得以知家约家规领兹家训孝弟之心油然而生敬其所尊爱其所亲伦理于焉勿坠孔子成春
秋而乱臣贼子惧则是谱也故孙总理开端日民族亦存以正人心维世道回败俗挽颓风由民而国
由远而远黎民于变不独为家族幸且为天下幸也是为序
三代
家谱家史也国家有历史家族者也不能无史一姓之宗脉序尊卑分少长别同异定亲疏承上启下
世代渊源可溯家乘自丙戌年二修迄今五十余载年湮代远文献无凭经历次运动的洗涤无可考
证今在改革开放政策下今春由少东公统率其事管理经费者学文学想司主稿任编修勤采访严
校对大火南山大兴少英大粗大善大桂学涛学金学斌学炽学志学安学明新平暨各房代表诸先
生各精乃职各尽乃心三月而投稿十月而谱成非诸公之力祖宗之灵哪能轻易成功今上可告无
罪于祖宗下可信无惭于族众不过汇编众稿续完成帙众族人看后得知家约家规领兹家训相亲
相爱和睦相处遵纪守法谨记族训今留一字不足为序
各地祠堂

诒谋堂: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白泽湖乡先锋村路嘴组方祠坨埂方氏,现分布美国等海外国家,台湾、江苏、湖北均有坨埂方氏后裔。
始祖法斌公,字枚臣,生于明洪武二十三年己巳二月二十七日未时,配潜邑郡庠生李元勋公女生于洪武二十八年甲戌九月十六寅时。生子四:道圆、道寿、道清、道澄。公享年六十八卒于天顺元年丙子十二月十五日巳时,妣享寿七十三终于成化三年丙戌五月十二日子时。公妣合葬怀邑渌水谷家桥有碑,二〇〇八年冬至始祖迁葬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大龙山镇桃元村胡屋山,墓葬坐北朝南,北依山,南有洪冲水库,风水宝地。
1907年修五谱,2007年应台湾方文玉寻根问祖到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白泽湖乡方祠所在地并出资修六谱但不全,应江苏省无锡方向明要求并出资20万元(自己16万元,其四兄弟姐妹各出1万元)七修,2016年5月8日七修谱上午9点在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白泽湖乡先锋村路嘴组方崇谱家举行宗谱发放仪式。
落扇堂:因方祖谦因方孝孺事件逃难到巢湖北乡方龙张村。现在已有几千人,1710修谱刻碑。字辈有 正汝期家永 其昌再必培 立功开俊业 义德启宏才。
敦睦堂:桂林方氏,南宋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进士方桷任溧阳令,卒葬溧阳,孙子绍宗来溧守墓,后世繁衍至今800余年,总祠敦睦堂位于5A景区天目湖桂林村,后世分五房:贵一公后裔居桂林及周边村庄、溧阳城南方家村、城东葛渚村、天目湖桥山下、石狮庙、冯家边、宜兴和桥北庄村、高塍新庄村、上海、西安、香港九龙、澳门等地,贵一公另有分支迁徙至南京、浙江湖州、安徽广德、江西等地;贵四公后裔居桂林及周边村庄、台中、高雄、美国等地;贵二公后裔居溧阳城北杨庄村、溧阳南渡姜笪村、黄山村等、金坛指前标方家村、溧阳戴埠赵墅村、戴埠集镇、宜兴张渚集镇、鲸塘董渚村、徐舍湾梗村、归径蒲墅村、句容袁巷上杆村;贵五公后裔居下桂林村;贵三公后裔居宜兴新建段庄村、杨巷王家圩、云南昆明、宜兴城内东撒珠巷、浙江杭州、丁家头、溧阳南渡平陵村等。
敦义堂:始迁祖谕(智盳),宋太祖乾德间自睦州桐庐白云源(或云自江西新建县白云源)迁居祁门竹溪墩。建桥於水口山下,名赤桥,之后支分派别。
敦伦堂:始迁祖秩,明洪武间以武功尉州卫百户,由茶陵改屯湘潭县九十二都。
敦叙堂:始迁祖沉,北宋末年自淳安白云源迁至义乌川塘。
敦厚堂:船溪方氏,始迁祖方台生(明)。该族散居太平、祁门、黟县、石棣、贵池等地。
敦本堂:安徽歙县府前方氏
雅趣堂:安徽歙县瀹潭方氏,北宋靖康之乱迁至歙县,始迁祖汴京方子华公。明万历年间,武英殿大学士许国立方氏宗祠,宗祠碑文为许国所亲撰,写碑者乃赐进士第嘉议大夫南京总督粮储户部右侍郎、诗人方弘静,碑额篆文为武英殿供奉管理校正书籍事务中书潘纬。
敦雅堂:始祖干,晚唐诗人,世居桐庐白云源。
滋本堂:江苏常州毘陵芳茂里方氏
大训堂:浙江奉化大桥方氏
六桂堂:宋初有福建泉州人翁乾度,生有6子,分姓洪、江、翁、方、龚、汪6
姓。其中第4子分姓方,其子孙也姓方。
友庆堂:安徽桐城桂林方氏
立本堂:湖北黄冈方氏,始迁祖为方万一(明初)。兄弟九人方万二、方万三、
方万四、方万五、方万六、方万七、方万八、方万九自江南豫章丰城
迁至黄州府,元至正十一年韩福通以红巾倡乱,蕲黄等处尽为屠陷。
兄弟星散,万一、万二、万七遂居于黄冈。其另六兄弟不知所踪。此
为万一子孙堂号。
永锡堂:浙江淳安,遂安。始迁祖焕,唐乾符间,避兵自桐庐白云源徙居遂安南
墩,再迁县城进士坊。
永思堂:浙江诸暨,暨阳。始迁祖度,世居诸暨花山白门里,南宋淳皊元年赘高
湖汤家塾汤氏,遂别为高湖支。暨阳卢家溪方氏始迁祖堂,明後期自诸
暨陡徙居本邑卢溪。
白云堂:安徽歙县瀹坑方氏。
玉粹堂:湖南,临湘,湖北,嘉鱼。始迁祖皅,吴越钱氏光禄大夫,避难携族散居
鄂岳属邑,皅自家於临湘小源堡天井村。传八世岳,迁居嘉鱼。
发祥堂:浙江,淳安
世恩堂:河南方氏
壮猷堂:安徽,太湖,潜山。华三公后裔华三公娶二妣魏氏、郑氏生子六:绍宗、兴宗、兴嗣、兴渊、兴乔、兴涟
克猷堂:安徽蒙城。始祖方杲字东升,大明员外郎。明嘉靖元年(1522)由河南永城谢家湖迁蒙定居瓦埠。至今480余年族史。子孙繁衍22代,人口已逾二万,户数达六千余。
观礼堂:浙江淳安山路口方氏
阳牧亭:浙江临安,
伦叙堂:1、浙江,宁波。始迁祖季仁,世家慈溪金川乡,南宋淳皊间入赘四明孙氏,
因家焉。
2、湖南宁乡方氏始迁祖孔成,原姓李氏,明宣德间由江西永新县徙居
楚南宁乡一都三区赵家河,传至四世,值明清鼎革之际,以李姓差
徭繁重,乃改姓方。
光远堂:
光启堂:醴西黄岗方氏
孝恩堂:桂林方氏
河南堂:1、福建湄州、台湾(彰化芳苑)河南堂方氏始迁祖方义。
2、福建平和、台湾嘉义始迁祖方民敬(五世来台祖)、方苞(十五世)
3、长沙柞山方氏始迁祖竹泉,先世居江西浮梁县,明朝中叶徙居长沙。
4、岳阳方氏之始迁祖澄,五代後唐同光二年,由南昌播迁岳阳;至六
世别而?沙陂、潼溪、杨林三派。
松柏堂:湖北新洲县绿化乡谢店邨
忠孝堂:江南方氏统宗谱。该宗望出河南,远祖弦,官吴中,避王莽乱,因家歙
县东乡(即後世之淳安)。孙储,三子,遂启严、衢、徽、滁、婺、九江、
宣、池、秀州及莆田等诸派。
忠恕堂:始迁祖轸,北宋徽宗时以劾蔡京贬官鄞县令,後谢事,挈家由闽之莆田
迁居慈溪北凤浦;传至十一世复由凤浦迁居堰头。又十世,应凤公迁镇
海庄市。
忠贞堂:始迁祖万镒、禾(一名嘉禾),明清之际由歙县罗田乡同迁江阴周庄镇。
诵芬楼:始迁祖李,明洪武初年自蜀地以军职随西平侯沐英入滇,後释甲归农,
卜居晋宁州治西之?睢厂。
思福堂:安徽休宁珊溪方氏分支
重庆堂:安徽河南方氏,该族散居歙县、泾县等地。
恩诚堂:安徽绩溪城南方安湾方氏
积庆堂:浙江临安唐昌天水方氏
乘裕堂:浙江慈溪慈东方堰方氏
萃涣堂:安徽歙县,浙江淳安,两地方氏十二派
崇孝堂:湖北黄冈方氏
崇让堂:湖北方氏,始迁祖方万一(明)
崇本祠:
逸河堂:始迁祖彰德,南宋景炎中,见国危势蹙,遂由杭州移家上虞县清潭里。
历世既长,支分派衍,进而扩散至虞、嵊二县各地。
敬义堂:始迁祖鳽,元朝初年自淳安梓桐源徙居寿昌城後街。
敬投堂:安徽歙县歙西拓源方氏
聚远堂:始迁祖景珍,北宋初年自严州桐庐白云村迁至永康长安乡化街。
聚乐堂:安徽怀宁,始祖睴,明洪武初由豫章领部颁印照下屯池州东流县八都乡;
传十数世至讳德先者,复於清雍正元年由东流徙居怀宁县西门,别为怀宁
始祖。
德馨堂:浙江淳安,遂安,始迁祖琼,北宋咸平间自桐庐白云源徙居遂安凤林乡罛
霄里大墅。
德盛堂:安徽歙县瀹坑方氏仙源德盛堂,街川吴公岭仙源支方氏
榴耕堂:先族为苏州人氏,明朝洪武年间为除害平辽,引起本地为战场,兵荒马乱,
加之黄水夺淮,遍地无收,人逃散与伤亡。被洪武赶散于全国各地。传至
十六世,由于文化大革命,谱牒被焚,遂亡其先世记载。1998年乃公议从
安徽的龙岗,江苏的卞塘、岗坂、南望三地始绪,简要分三大门重修家谱
世德堂:江苏常州、扬州、高邮、安徽天长方氏
风雅堂;浙江兰溪女埠前方村
方正堂:浙江省建德市大慈岩镇上吴方村
永同公祠:浙江开化县苏庄镇唐头村
太和堂:浙江开化县大溪边乡方田村
正学堂: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葛塘街道东方村

Comments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